科学研究RESEARCH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学院教师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发布时间:2020-06-05来源:

(通讯员:蔡徐涵)64日下午,学院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会议由高泽霞教授主持,她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并同时回顾了2019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介绍了总书记的回信的背景和主要精神。学院十多名教师代表参会讨论,其他教师以线上形式参加会议。座谈老师纷纷表示,要牢记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将创新精神融入科研工作中,融入教书育人中,让科研工作即顶天又立地,将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爱、殷切期望转化为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强大正能量。


同感悟:论文要写在大地上

张学振教授谈到,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破五唯”,疫情期间科技工作者通过科研攻关解决国计民生重大现实问题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凸显。我院教师作为农业领域科技工作者应当以解决行业应用实际问题为工作导向,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论文、专利等属于科研副产品,要明确意识,不能本末倒置。作为行业性强的学科,学院教师除了在实验室做科研更要在祖国大地,在江河湖海里做实验做科研。

杨瑞斌副教授分享了自身从事中华沙塘鳢研究工作的经历,一条鱼从采集保种开始,到挖掘其生长性能,提升其生长品质,为老百姓提供高品质的食物是作为水产科技工作者的切实工作,他谈到科技工作者需要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刘红教授也表示科研工作要随着研究水平的提升逐步转变自身的研究方向,基础和应用要实现贯通,只有将研究成果不断的转化为生产效果,才能推进我国水产行业由大变强。高坚教授认为科技工作者对于产业的关注不是需要的时候才关注,要持续不断,一以贯之的密切关注,在行业的变化发展和困境曲折中凝练科学问题。

共思考:产学研协同需持续深化

马徐发教授表示总书记的回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国家重大战略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他通过分享近期在黄石、红安等地的工作经历,谈到科技创新发展不仅是国家的战略倡导,更是产业一线的迫切的需求。高质量的创新是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一以贯之的。苏建国教授谈到当前的科技创新应当更加注重内涵,有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他极力反对“标题党”,单纯的概念创新。

何珊副教授说:“总书记的回信中强调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现了殷切的期许”,她说道“产学研融合发展”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目前我们融合的深度、广度还未达到党和国家的期待,她以自身所从事的鳜鱼相关研究为例,结合疫情期间盒马生鲜运营模式等事例强调了科研成果通过融合转化为产业成果的重要意义和现实路径。谭青松副教授认为总书记的讲话为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即用扎实的科技创先为创业发展克难攻坚,他建议加强对产业提升的谋篇布局,搭建学院研究成果服务促进产业发展的转发平台,把科技服务工作做的更加精细。

齐谋划:推进学院科研体制改革创新

顾泽茂教授结合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揭榜挂帅”制度和总书记的回信精神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国家科研体制机制正在逐步变化调整,这要求我们更加注重从产业中寻找科研问题,结合市场和生产需求及时变化调整。他介绍了深圳市健康产业的发展和“圳品”标准,阐述了“双水双绿”产业发展的相关思考,他建议通过合理分工和融合发展打通学院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形成和延伸产业服务链条,提升学院产业服务能力。

张永安教授在发言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体现了对科技工作者的充分肯定与殷切期盼,学院是一个科技工作者聚集的群体,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强大的制度优势,党和国家坚强的政策后盾,多年来雄厚的研究积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科技需求使我们正处在“最好的时代”,必须提振信心、奋发有为。他强调科学研究既要脚踏实地注重解决现实问题,攻克“卡脖子”的技术难关,也要抬头望眼,注重研究的前瞻性和引领性,要通过团队的整合和有效的内部合作机制来区分构建。他指出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科技工作者也要“过紧日子”,提升科研绩效,用有限的科研经费投入产出更多的有用的科研成果,培育更多的创新性人才。

审核人:高泽霞


Baidu
sogou